-
马志超
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领军教授(A岗),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科研管理、平台建设、一流学科建设),吉林大学工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3 年提前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被破格聘任为副教授,同年进入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师从任露泉院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后担任院士科研秘书。2018年通过学术委员会的破格教授职称评审,同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19年通过校长直聘为教授,2019年受吉林大学“培英工程计划”支持,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开展合作研究,2020年被聘任为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领军教授(A岗),2021年1月被任命为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副院长。 -
黄虎
吉林大学数控装备可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客座教授(2023.04.01-2024.03.31)。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在吉林大学机械学院获得学士与工学博士学位(导师:赵宏伟教授)。2014年9月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奖励资助,以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身份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闫纪旺教授研究室开展研究工作。2017年10月以教授/学术骨干身份入职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并于2018年3月被遴选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先后入选2017-2019年度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和国家青年人才计划。担任IEEE TIE期刊Associate Editor,目前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CMES)高级会员,国际仿生工程学会(ISBE)会员,日本精密工学会(JSPE)正会员,IEEE/IES会员,是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制造与工程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和海外学人专门委员会理事,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奖、教育部高层次人才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计划等评审专家,同时也是40余种SCI期刊的审稿人。 -
李默
2018年入选吉林大学青年教师重点培养计划。主要从事农业机械部件优化设计与数值模拟的研究工作,在农机部件结构设计、性能优化、土壤数值模型分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丛茜
1985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农机工程学院汽车拖拉机专业,1988年获农业机械设计制造(拖拉机专业)硕士学位,1992年获该专业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副教授,1999年晋升教授,2002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任吉林省工程仿生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在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英国诺丁汉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
邹猛
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6篇,其中:SCI检索28篇(他引200余次),EI检索33篇,国际会议11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获吉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2)。 -
王刚
师从著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航空学会会员、CCF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委员、吉林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 -
王同建
基于DSPACE平台的电液控制系统开发、基于AMESim平台的复杂系统多领域耦合仿真分析与优化、工程机械液压传动系统、流体传动与电液控制 -
刘燕
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奖励计划特聘教授(CJ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长白山学者(吉林省最高学术称号)。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李凯伟
在光纤传感器、特种功能纤维制造和光机电一体化等方向具有多年的研究经历和多项研究成果。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及子课题5项。申请美国专利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 -
张成春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联合博士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国际仿生学会创始会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材料与制造分会委员,《内燃机学报》特邀编委,《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青年编委。 -
何晖光
何晖光,1973年4月生,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分别于1994年(本科),1997年(硕士)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1997-1999在大连海事大学科研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02年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所工作。2003-2004期间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放射系做博士后研究,2008年1-3月,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做高级研究学者,2014.10-2015.4在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做访问教授。何晖光博士先后主持包括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1项重点)、2项863项目、国家重点研究计划课题等多个重要项目。 -
刘静
工学博士,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2015 年底加入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室,主要从事运动生物力学、新型仿生软体机器人、仿生传感器、仿生健康器械与装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