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霁宇
2012年授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奖。2015年荣获长春市第六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
姚仲文
长期从事核用材料结构与性能方面的研究,系统地研究了纳米级缺陷结构对固体材料和器件的性能(如强度、塑性、抗疲劳蠕变及断裂韧性等),揭示了其深刻的作用机理、特征规律和原理。曾主持多个与加拿大核反应堆寿命设计与安全工程相关的重大研究项目,并取得瞩目的进展。研究成果在国际核技术及工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国际核材料大会(NUMAT)特别报道,加拿大联邦大学核学会(UNENE)要闻的形式专题评述,美国Argonne National Lab News亮点评论。 -
韩志武
长期从事机械仿生原理与功能表面仿生方面的研究,系统地研究了典型生物体表优异功能特性(如抗冲蚀、变色、感知等),揭示了其优异功能的作用机理、特征规律和仿生原理,建立了功能表面仿生模型,提出了功能表面多元仿生综合设计原理和跨尺度集成制造技术。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科技、工业和航空界关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网站以基金要闻的形式专题评述,美国ACS News Service Weekly PressPac亮点评论,美国Scientific American、Air&Space、Science Daily、EurekAlert和英国The Economist等60余家国际科技杂志或科技网站专题评价。 -
马云海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2篇,其中被SCI/EI检索收录3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7件,获发明专利授权28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3件;作为主要参加人,获得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2010年度获吉林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08-2011年度吉林大学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2015年获吉林省第三批拔尖创新人才称号,2014年获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14年牵头建设的团队获得吉林省仿生摩擦学创新团队。2015年牵头建设的团队入选2015年度“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立项培育建设。 -
任丽丽
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入选吉林大学“励新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现任吉林大学仿生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 -
田丽梅
田丽梅,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博士导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国际仿生工程学会创始会员,国际仿生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地面机器系统分会委员。以仿生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为支撑,长期从事仿生功能表面—流体介质系统增效、减阻、防污、耐磨及防腐蚀研究工作,在仿生功能表面构建、优化设计、减阻规律及机理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项目10余项,项目金额近2000万元,包括:自然基金项目3项,总装备部武器探索项目、装备发展部预研基金共用技术及领域基金项目各1项。在上述项目的资助下,本人以第1发明人申请中国、欧洲、美国发明专利共计20项,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其中3项专利经评估机构评估,作价400万元,以专利入股的方式进行转化,并成功融资1600万元。作为第1发明人,获吉林省专利奖金奖1项,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相关学术成果在Material Sci.and Eng.C, Appl. Therm. Eng, J. Bionic Eng. Therm. and Flu. Sci, App. Sur. Sci., Bra Soc.Mech.Sci. and Eng. The World Sci.J. 等SCI、EI检索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受邀撰写并发表学术专著(专章)1部,已被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下载近3000次。 -
张志辉
男,1976年生。工学博士、科技部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 现任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副院长、工程仿生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吉林省地面机械与仿生功能材料中试基地主任。2007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2014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国防武器装备预研、吉林省中青年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项目、吉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在表/界面科学与工程、增材制造(3D打印)、激光制造等领域权威期刊“Appl. Mater. Today”、“ACS Appl. Mater. Interf.”、“Chem. Eng. J.”、 “Corros Sci.”、 “J. Alloys Compd.”、 “Appl. Surf. Sci.”、“Smart Mater. Struct.”、 “Tribol. Int.”等发表学术论文11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件,转化实施7件。 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3)、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排名第3);参编著作1部。牵头建设的团队入选吉林省仿生增材制造创新团队、吉林大学高技术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