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能力
男,1988年生,工学博士,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本科获得吉林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2015年获吉林大学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9月-2015年9月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大学生物与化学专业联合培养。2016年1月进入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于能源部件涉及的材料与系统的设计、制造。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5项,横向课题及校级别项目3项,共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青年基金、吉林省重点研发等项目10余项,发表SCI 20余篇,授权专利10余件。
项目成果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52075214,车载燃料电池双极板仿肺三维流场传质增效设计与制造,2021/01-2024/12,58万元,项目负责人;
[2]. 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布局项目),20200201058J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流场仿生设计与制造,2020/01-2023/12,8万元,项目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605188,鱼鳃的气体传质机理研究及仿生自呼吸空气阴极制备,2017/01-2019/12,24万元,项目负责人;
[4]. 吉林省科技计划项目-优秀青年项目,20170520088JH,生物质能源化装置关键部件的仿生设计与制备,2017/01-2018/12,8万元,项目负责人;
[5].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技术项目,JJKH20180093KJ,能源装置自呼吸空气阴极的仿生设计及微纳制造,2018/01-2019/12,4万元,项目负责人;
[6]. 第65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2019M650060,12万元,项目负责人。